國新辦就《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情況甜心一包養網舉行發布會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a89e39a5e483.36910918.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19年7月25日(星期四)發表《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并于當日上午10時30分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務院殘工委副主任、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國務院殘工委副主任、中國殘聯理事長周長奎,中國殘聯副主席、副理事長程凱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言人胡凱紅出席,介紹和解讀白皮書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同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和解讀白皮書的主要內容。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國務院殘工委副主任、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女士,國務院殘工委副主任、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先生,中國殘聯副主席、副理事長程凱先生。

我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言人胡凱紅。首先,我就白皮書的主要內容向大家作簡要介紹。

2019-07-25 10:30:3短期包養0

胡凱紅:

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是世界上殘疾人口最多的國家,面臨不少挑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本著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心特殊困難群體,尊重殘疾人意愿,保障殘疾人權利,注重殘疾人的社會參與,推動殘疾人真正成為權利主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享有者,走出了具有一條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發展道路。

《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全面系統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努力促進和保護殘疾人權利和尊嚴,保障殘疾人平等參與政治、經包養網濟、社會和文化生活的情況。白皮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介包養女人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殘疾人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白皮書發布中文版的同時,發布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本,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別出版,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我就先介紹這些情況。下面請國務院殘工委副主任、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女士作介紹。

2019-07-25 10:32:55

張海迪:

謝謝胡局長。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殘疾人的特別關愛,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今天我特別高興和我的包養網兩位同事應邀來作《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的介紹和解讀。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殘疾人事業不斷發展進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真切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殘疾人的格外關心、格外關注。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殘疾人意愿,保障殘疾人權利,注重殘疾人的社會參與,推動殘疾人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和享有者。3年前的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唐山市截癱療養院看望殘疾人的時候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目標。今天這一愿景正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斷地推進。

白皮書對70年來我國殘疾人權益保障所走過的不平凡歷程,進行了全面、客觀、真實的介紹。70年來,我們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發展道路。新中國成立后,殘疾人獲得平等地位,享受應有的公民權利和義務。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發展殘疾人事業、改善殘疾人狀況的重大舉措,殘疾人事業由改革開放初期以救濟為主的社會福利工作,逐步發展成為今天包括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社會保障、維權、文化、體育、無障礙環境建設、殘疾預防等領域的綜合性社會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殘疾人工作成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目標得到更好實現,殘疾人事業整體發展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

殘疾人權益保障機制不斷完善。中國堅持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加強殘疾人權益法治保障,健全殘疾人工作體制。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核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為主干,以殘疾預防、康復、教育、就業條例等為重要支撐的殘疾人權益保障法律法規體系。國務院發布促進殘疾人民生改善、發展殘疾人事業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專項規劃,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參與、殘疾人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的中國殘疾人工作體制。成立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協調解決殘疾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中國殘聯及地方各級殘聯充分發揮代表、服務、管理職能,成為黨和政府聯系殘疾人的橋梁和紐帶。

2019-07-25 10:38:08

張海迪:

殘疾人健康權利得到保障。頒布實施《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殘疾兒童健康得到特別關注。發布《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工作體系、業務格局、運行機制逐步建立,服務能力日益提高,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注重康復專業人才培養,中國康復大學籌建工作已經正式啟動。

殘疾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權。頒布《殘疾人教育條例》,將殘疾人教育納入國家教育的總體規劃。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形成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為補充,統籌推進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結合、不斷融合的殘疾人教育體系。為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提供免費教育。

殘疾人就業創業權利依法保障。中國以建立勞動福利型殘疾人事業為目標,通過完善法律法規、拓展就業渠道、完善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就業權利的實現。殘疾人就業權利受到法律保護。殘疾人就業創業得到政策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和培訓廣泛開展。殘疾人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自主就業創業穩步發展。

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殘疾人享有平等的社會保障權利,按照“普惠+特惠”的原則,通過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殘疾人的基本生存權利。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將農村貧困殘疾人脫貧納入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布局并作為重點人群予以幫扶,確保到2020包養網年貧困殘疾人全部擺脫絕對貧困,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無障礙環境建設與輔包養助器具適配服務得到重視。頒布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制定《無障礙設計規范》等國家標準。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有序推進。制定輔助器具補貼辦法,對購買輔助器具和提供適配服務給予補貼。

2019-07-25 10:4包養感情0:25

張海迪:

基于殘疾的歧視被依法禁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明確了反歧視原則:禁止基于殘疾的歧視,禁止侮辱、侵害殘疾人,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殘疾人人格。殘疾人人身權利得到法律嚴格保護。

關愛幫助殘疾人、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成為全社會共識。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平等、參與、共享”的文明理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人道主義精神,尊重殘疾人的價值和尊嚴,激勵殘疾人自強自立,形成關愛殘疾人、關心殘疾人事業的良好社會風尚。殘疾人文化體育事業納入國家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助殘社會組織逐步壯大。殘疾人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努力實現自身價值,精神和貢獻得到社會褒揚。

對外交流與國際合作廣泛開展。我們認真履行《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義務,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積極推動國際殘疾人事務發展,促進國際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將把保障殘疾人權益、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作為使命,努力開創新時代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新局面。謝謝。

2019-07-25 10:42:41

胡凱紅:

謝謝張主席,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2019-07-25 10:53:37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請問您包養軟體怎么看過去70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歷程,以及取得了哪些成績?謝謝。

2019-07-25 10:54:11

張海迪: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我們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殘疾人事業發展有太多感慨。新中國成立70年來,殘疾人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進步和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殘疾人的生活狀況不斷改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8500萬殘疾人兄弟姐妹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福祉。中國殘疾人事業取得的成就是令世界矚目的。有三點:

第一,黨和國家始終關心殘疾人。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黨和國家就對殘疾人給予了關心和幫助。我查看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歷史,1949年12月,政務院包養app副總理董必武同志到現在的北京第二聾啞學校看望師生,并題詞,使聾能聽啞能言……不平社會要推翻,后來毛主席為盲人讀物命名《盲人月刊》。50年代新中國就成立了中國盲人福利會和中國聾啞人福利會,為殘疾人服務。

第二,殘疾人事業在改革開放中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發展殘疾人事業、改善殘疾人狀況的重大舉措,頒布了殘疾人保障法,編制實施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建立了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成立了各類殘疾人的統一組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及其地方組織。今天,殘疾人事業已經發展成為包括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社會保障、維權、文化、體育、無障礙建設、殘疾預防等在內的綜合性社會事業。1984年,我參加了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大會。當我看到會標上寫著“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時候,我很感慨,有很多眼淚想流出來。為什么呢?因為此前殘疾人是被稱作殘廢人的,當時的殘疾軍人叫“殘廢軍人”。在這一年,一個字改了,“殘廢人”成了“殘疾人”。一個字的改變,包含了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和人們對殘疾的重新認識。殘疾不是哪一個人的痛苦,它是千萬個家庭的痛苦。殘疾人事業就是要幫助殘疾人解除這些痛苦。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使殘疾人看到了希望。很多人自強自立,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統計從1991年以來,我們已經表彰過900多名全國自強模范。

第三,新時代殘疾人事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殘疾包養網單次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對殘疾人事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要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強調“中國將進一步發展殘疾人事業,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近年來,脫貧攻包養故事堅行動顯著改善了很多殘疾人的生活狀況,中國殘聯推動國家建立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的護理補貼、殘疾兒童康復補貼等專項福利制度,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也納入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康復、教育、就業、文化體育、無障礙環境建設等公共服務為殘疾人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全社會都來關心幫助殘疾人,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實現了夢想,能上學、能就業,特別是很多殘疾孩子得到了康復制度的保障,這是我們最高興的。謝謝。

2019-07-25 10:54:57

經濟日報社記者:

我們注意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能否介紹一下中國的殘疾人權益保障有哪些自身特點?謝謝。

2019-07-25 11:02:05

周長奎:

這些年中國殘疾人事業取得了快速發展,我們國家的殘疾人權益保障有很多特點,也有很多優勢,我簡要從五個方面作介紹。

第一,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從1991年開始,殘疾人事業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從“十一五”到“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分別設立了“保障殘疾人權益”、“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提升殘疾人服務保障水平”專節。國務院先后頒布了7個殘疾人五年發展規劃;國家發布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和推動殘疾預防、殘疾人教育等系列專項規劃。從2009年開始施行的三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都規定了殘疾人權益保障的任務要求和完成指標。

第二,殘疾人權益保障進一步法制化。中國已經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核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為主干,以《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為重要支撐的殘疾人權益保障法律法規體系。截至2018年4月,涉及殘疾人權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共有80多部,行政法規50多部,這些全面保障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殘疾人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優先建設。最高人民法院等九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意見》,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發布了《關于在檢察工作中切實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意見》,司法部發布了《關于“十三五”加強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的意見》,公安部專門開展了整治針對殘疾人的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這些都為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四,堅持殘疾人權益保障和福利促進、社會發展相結合。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文化體育、便利出行和社會參與等方面,每年都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在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的同時加強公共服務。比如各級財政大幅增加投入,2013-2017年各級財政專門用于殘疾人事業的資金投入超過了1800億元,比上一個五年增長了123%。

第五,剛才張海迪主席專門介紹了殘疾人的工作體制機制逐步健全,在推進殘疾人事業的工作實踐中,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參與、殘疾人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的中國殘疾人工作體制機制。成立了國務院殘工委,辦公室設在中國殘聯。全國縣以上都成立了殘疾人工作委員會。中國殘聯和地方各級殘聯充分發揮“代表、服務、管理”的職能,成為黨和政府聯系殘疾人的橋梁和紐帶。特別是全國還有6200多個助殘社會組織和各級各類群眾團體、慈善組織、志愿服務機構都一道為殘疾人提供幫助和服務,共同形成了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合力。

我簡要作這些介紹。

2019-07-25 11:05:35

中新社記者:

明年是2020年了,包養網剛才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這個目標能如期實現嗎?謝謝。

2019-07-25 11:17:36

程凱:

這是一個很多殘疾人和殘疾人親屬十分關心的現實問題。我想用三句話來進行說明。

第一句話,殘疾人小康進程已經取得了決定性進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和改善民生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主題主線。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殘疾人的民生改善,特別是在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決策部署,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和《“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等重要政策文件,同時配套實施了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殘疾預防、特殊教育等專項行動計劃。各級政府加大了針對殘疾人的民生改善的投入,按照普惠、優惠+特惠相結合的原則在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醫療、康復、教育、就業、文化、體育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具體辦法。從一系列監測情況看,殘疾人小康進程總體比預期的還要好。尤包養網VIP其是貧困殘疾人脫貧解困、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康復、教育、就業等基本民生服務和公共服務方面甚至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殘疾人生存發展狀況也有了顯著改善。白皮書里面有很多詳實的數據和資料,記者朋友也都看到了。

第二句話,殘疾人是否實現小康是有衡量標準的。這個標準是什么呢?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一系列民生保障的安排和基本公共服務推動的進程,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規劃綱要》也設定了十項殘疾人小康進程的主要指標。去年,我們按照國務院殘工委的統一部署,通過第三方等專業機構評估對殘疾人小康的進展和實現情況做了全面評估。評估情況看,規劃包括十項指標的包養網實現是良好的,絕大部分指標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有的指標比如殘疾人困難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率提前實現了“十三五”包養網目標,這兩項補貼的覆蓋率去年實現了100%。當然還有個別指標還沒有完全實現預期的階段性目標,需要加快推進。

當前我們正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相關任務。前天下午,國務院殘工委辦公室專門召開了國務院殘工委各成員單位的聯絡員會議,共同分析殘疾人小康進程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共同研究采取更有效措施,爭取在未來一年半時間加快推進,確保任務目標的實現。

第三句話,要正確地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兜底補短的問題。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人群上來看,補短板主要是解決老弱病殘貧困人口的問題。其中,貧困殘疾人一直是黨中央、國務院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特殊困難人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要把貧困殘疾人、老年人等作為群體攻堅的重點。去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更是把貧包養一個月價錢困殘疾人脫貧行動作為專門一節,提出了七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予以加快推進,確保到2020年,貧困殘疾人和全國人民一道全面進入小康社包養網ppt會。今天我們也準備了一些材料,包括地方的典型案例。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以來,中國政府將600多萬農村殘疾人納入貧困殘疾人建檔立卡范圍,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的人數,在2015年實施精準扶貧前大數600多萬,截至去年年底,納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殘疾人減少到170萬左右,大致一年減少100多萬,相當不容易。貧困殘疾人脫貧的難度較一般人口難度更大。今明兩年,我們要進一步加大保障性扶貧的力度,兜底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不僅要努力讓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脫貧,還要努力讓他們解困,努力解決好這包養網些特殊困難的殘疾人面臨的特殊困難包養網和特殊需求,保證他們如期擺脫貧困,確保一個人不掉隊。

當然還要和記者朋友講,對殘疾人實現小康目標的認識,我們既要放在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下考量,同時還要放在國家確定的現行脫貧標準下來評價。既不能超越國情,也不能降低標準。按照這樣的思路,我們既要看小康指標完成的進度,更要充分考慮殘疾人特別是貧困殘疾人實際生活狀況的改善和現實的獲得感。

我就以上三個方面作說明。謝謝。

2019-07-25 11:18:22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張海迪主席,能不能從自己的經歷談談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殘疾人事業取得的進展?

2019-07-25 11:22:35

張海迪: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作為殘疾人,作為殘疾人工作者,對這件事情有非常多的感想。我今年64歲,我能夠說我見證了新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和一些變化。我是5歲殘疾的,1960年的時候。那時候我想上學,在生病之后,我母親曾經背著我去過很多學校見校長。當時校長、老師都對我很好,對我非常親切,有的老師摸著我的頭發說“這是一個多么好的孩子”,但是他們都說“對不起,我們不招收殘廢的孩子。”那個時候很多像我一樣的殘疾人朋友都沒有進過學校,我見過很多這樣的殘疾人兄弟姐妹。那是50多年前的事情了。今天中國殘疾人事業特別重視殘疾兒童接受教育的問題,我們幫助殘疾孩子上學,并且幫助他們到普通學校上學,我們建議不要把殘疾孩子送到特殊學校,一定要想辦法讓他們融入到健康孩子們中,讓他們上普通小學,接受和健康孩子一樣的教育。這不僅僅是作為殘疾人工作者的愿望,也是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愿望,我們一定要努力幫助殘疾孩子從小就能夠接受好的教育。

對于重度殘疾人,比如不能出門的孩子,我們動員志愿者送教上門,只要他們有意愿就要幫助他們。中國殘聯和教育部2015年實施了高考便利措施,很多記者朋友包養app可能都知道,就是為更多的殘疾青年上大學提供方便。比如不同類別的殘疾考生要考大學,他們可以使用大字版或者盲文試卷,有的可以攜帶自制的桌椅去考試。另外用腳寫字的考生可以申請延長考試時間,延長30-40分鐘。有一個沒有雙臂的孩子通過高考便利措施,考了603分,被四川大學錄取,我們真為這樣有志氣的孩子高興。這也是良好的開端,相信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夠使更多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現在每年有近萬名殘疾學生進入高等學校學習。多少年前,這都是夢想,今天我們把夢想變成了現實。相信將來會有更多孩子都能像健康孩子一樣,沒有障礙的去讀書,小學、中學、大學。

我的少女時代沒有坐過輪椅。15歲下鄉的時候是村里的木匠大叔為我做了一個木輪椅,在一個椅子下面釘了四個小輪子。村里的孩子們推我來到綠色的田野上包養網,我看到了藍天和燦爛的陽光,那一切真的很難忘。這是40多年的事情了,當時很多殘疾人都和我一樣沒有見過真正的輪椅,更不要說擁有這樣的輪椅。而今天殘疾人事業不斷包養網發展,我們為殘疾人創造更多的可能。從輔助器具來講,殘疾人能夠適配輪椅、人工耳蝸等,這樣的工作已經成為各級殘聯康復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輔助器具的生產研發越來越人性化,比如我們提出輪椅不要都做一樣的,一定要個性化、人性化,男性的、女性的、孩子坐的,它代償了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